牙周病治療

牙周病是什麼?

牙周病在學術上稱為「牙周炎」,是因口腔衛生不佳,使得牙齦、齒槽骨、牙周韌帶等牙周組織受細菌破壞的炎症。

牙周病初期的症狀包括牙齦紅腫和刷牙時流血,但由於症狀較輕微,很容易被當成火氣大而被忽視。實際上,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統計,台灣有八成的成年人患有牙周病,然而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罹患此病,因此未能及早接受治療。牙周病是成年人牙齒鬆動、牙齦萎縮並最終導致掉牙的主要原因。若未確實治療牙周病,它還可能引發其他系統性疾病,例如心肌炎、糖尿病、骨質疏鬆、呼吸道疾病、中風以及失智等。

牙周病的成因

口腔衛生不佳或不正確的牙齒清潔方式是導致牙周病的主因。食物殘渣及細菌會在牙齒周圍堆積,與唾液混合形成牙菌斑。牙菌斑是一層透明的黏稠薄膜,牙菌斑細菌會產生有毒的酸性物質,引發身體的免疫反應,使牙齦紅腫發炎流血。如果沒有適當的清潔,牙菌斑會漸漸鈣化形成牙結石,牙結石的表面更容易附著大量的細菌,導致牙齦炎,最終破壞到齒槽骨,發展成牙周病。

牙周病的病徵

一、牙齦炎

牙齦炎是牙周病前的症狀,臨床上會有牙齦紅腫刷牙時容易流血的情形,偶爾也會伴隨著口臭。此階段的發炎尚未侵入齒槽骨內造成破壞,經過洗牙去除牙結石,並維持正確的口腔清潔習慣,即可恢復牙齦健康。

二、輕度牙周炎

此階段細菌已侵入齒槽骨,造成齒槽骨流失,並破壞牙周韌帶,使牙齦與牙齒之間形成一條狹窄的縫隙,稱為牙周囊袋。一旦牙周囊袋產生,牙菌斑就更容易在此堆積,牙刷將很難清潔到此處的死角,牙齦紅腫發炎的情況持續出現,並向更深處的牙周組織蔓延。

三、中度牙周炎

隨著細菌進一步破壞造成齒槽骨流失,牙周囊袋也越來越深,臨床上牙齦會持續發炎,甚至產生膿包。牙齒也因牙齦萎縮而使牙根暴露,容易對冷熱敏感,牙齒外觀看起來變長了,牙根之間出現縫隙,患者可能會感到咀嚼時無力,且牙齒咬合方式改變

四、重度牙周炎

齒槽骨因嚴重破壞而大量流失,幾乎無法支撐牙齒,造成牙齒大幅度搖動鬆脫,甚至明顯移位。牙齦不定期的化膿腫大口臭味道加劇,最終牙齒自然脫落或拔除

牙周病的治療

第一階段、牙周基本治療

1. 牙結石清除:一般俗稱「洗牙」,牙醫師會使用超音波洗牙機將牙結石震碎後洗除,過程不會損傷牙齒。建議一般人每半年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及洗牙,不但可以定期清除牙結石,有效減少細菌量,預防牙周病,也可以及早發現蛀牙,及早進行治療。

2. 牙根整平術:通常適用於牙結石嚴重積聚的情況,牙醫師會用牙周刮刀,將牙根表面的牙結石與受感染的組織去除,使牙根表面恢復平整,促使牙齦貼附癒合。

3. 抗生素治療:通常與牙根整平術合併使用,將牙周抗生素凝膠置放於患部,可以緩慢釋放長達一週,相較口服抗生素副作用更低,並達到口服濃度數十至數百倍的功效。

4. 雷射牙周治療:雷射可以發揮高溫殺菌效果,同時進行滅菌和止血,減痛病降低麻醉需求。直徑細小的雷射光纖,也能深入傳統器械難以到達的死角。

5. 口腔衛生教育:雖然進行治療後,牙周發炎的狀況改善了,但不當的清潔習慣及方式會導致牙周病的復發,學習正確的牙齒清潔習慣是此階段的重要環節。

在第一階段的基本治療及口腔衛生教育後,會需要約兩個月的組織恢復期,接著進行治療後的檢查,評估牙周健康的恢復情況。經基本治療後,大部分牙周病患者的發炎的情況,都已有明顯的改善。但有些患者在消炎後仍殘存較深的牙周囊袋,形成日後難以清潔的死角,就需要評估是否要透過手術治療的方式去除病灶。

第二階段、牙周手術治療

1. 牙周翻瓣術:透過手術將局部牙齦翻開,顯露出牙根表面及牙齒構造上的死角(如牙根分岔處、齒槽骨缺損處),徹底清除牙根處的牙結石。

2. 齒槽骨修整術:若齒槽骨因細菌破壞程度不平均,造成骨頭前後高、中間低時,就容易累積牙結石,導致牙周病復發。經骨修整術便可削除高出來的部分,讓骨頭變平整,避免病灶產生。

3. 牙周再生術:當齒槽骨破壞程度較深,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,醫師會建議進行齒槽骨重建。牙周醫師在清創後,會在齒槽骨缺損處填補骨粉,必要時在牙齦與齒槽骨之間置入再生膜,引導牙周組織再生,修復受損的齒槽骨,使牙齒恢復穩定性及支撐力。

線上預約

門診採預約優先制,建議提前預約,以節省等候時間!
我們會在24小時內儘速回電,在接到本院電話確認後,即可完成預約
也歡迎直接來電 (06) 2970-888,或透過 Line 官方帳號 即時線上預約。

    約診時間